’關于硬分幣報樣,現存較早的分幣報樣上報時間以及圖樣上標注的時間均為1952年,首頁標注“北京人民印刷廠票樣”,此次上報方案有兩種,設計要素均為國徽、國號、面值、麥穗(麥穗不交織),文字為繁體字,從右往左書寫。兩種設計圖稿區別是年號是否在正背面位置、面值是否使用阿拉伯數字兩點。但由于種種原因該兩種方案均被擱置未見批復。1953年又一次上報了分幣報樣稿,方案仍為兩種,年號為1953年,其攝影樣中的一套已有了現行分幣的雛形,兩種區別是背面一種設計有阿拉伯數字面值,一種則沒有。
1954年5月27日,李先念簽發電文,呈送1分、5分幣的攝影樣,請中央審批。本次申報獲得中央批準,現行分幣即與此次報樣一致。
從奉天老師的資料看、1955年1分和1952年1角都是假貨。理由如下:
一、52、53年的硬分幣報樣都是設計圖稿、不是實物或實物拍照。
二、1954年獲得中央批準的是1分、5分幣的攝影樣、樣幣年號是1954.
三、沈陽造幣廠1954年才恢復硬幣生產能力、上海造幣廠1954年才重建、怎么可能會有1952年1角。那個1955年1分更搞笑、人家硬分幣樣幣獲批時的年號是1954年、到1955年生產的時候才把年號改為1955、你弄個光邊不說、圖案還和正式的1955年1分不一樣、明顯假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