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QQ聊天記錄,做了部分修正補充:
《關于精制普制、硬幣閃光線、初打幣概念的討論》
注:新中國金銀幣章上面的放射形“閃光線”,不少情況下是需要在一定的傾斜角度和光線下才能清楚地看出的。室外自然光觀看存在閃光線的銀幣鏡面,鏡面是亮而平的,并不一定能直接看出明顯的閃光線。
……《關于塑封》
……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23:11:52
浮雕深度、細節都有出入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23:14:21
如果研究夠深入,還會發現:氣味都不同 
沈陽董樹斌(675210784) 23:14:38

廣州-張俊波(1099373590) 23:14:40
專業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23:14:54
包括我研究過早期的一些金銀幣、外國古典章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23:15:30
氣味也是鑒別的一個方面,這個理論,我想,再過幾年,會有人注意。這個問題有點超前了
廣州-張俊波(1099373590) 23:15:31
章幣迷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23:16:13
一枚八十年代的大規格幣,打開原包裝,味道跟新幣不同的
長沙--黃坤(1255213566) 23:16:28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23:16:39
指的是包裝內的味道哦。金銀幣本身是無味的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33:05
造幣廠把自己廠的鍍金產品基本都歸作“精制”“精工制做”。我上面是先壓后鍍鍍金老塑封連封原盒;下面是先鍍后壓中等噴砂對比度版原塑封連封版。
江西-羅賢青(370930109) 10:33:21
鍍金精制
北京-崔永(1390080002) 10:33:47
這么多名堂
《關于普制和精制》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34:18
我們習慣把類似刷漆的、遮蓋章表面部分細節的鍍金版,看做較粗糙的,“普制”
江西-羅賢青(370930109) 10:34:42
http://www.79996a.com/read.php?tid=15973&fpage=4小銅章正版教科書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34:44
鍍金的程度不一樣,厚度不一樣,都有差別
長沙--黃坤(1255213566) 10:34:46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35:57
鍍金工藝,是精制的。只不過觀感有粗糙有細膩而已。兩大工藝順序差異最重要:先壓后鍍、先鍍后壓
上海-李皞瑜(50262349) 10:36:09
其實精制和普制,都是按照精制幣的叫法,章的底面鏡面表面噴砂就是精制,底面和表面一樣就是普制章。這個可以明顯看出幣章一家,所以我叫這些有造幣工藝的章為幣形章
上海-李皞瑜(50262349) 10:36:23
很多收藏這類章的人都是玩幣進來的
上海-李皞瑜(50262349) 10:36:50
還有一支是從玩大章進來的,玩大章進來的藏友就對精制和普制沒有這么的敏感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37:12
“鏡面+噴砂=精制”,我不這樣認為
上海-李皞瑜(50262349) 10:37:16
央行有專門的精制幣的發文,這是最權威的定義了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37:56
央行的文章,基本是停留在半業余、不嚴密的層面上的
北京-崔永(1390080002) 10:39:20
昨天收的2012年40毫米龍章也有氧化點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39:26
精制,是指:“坯餅處理精細,標準程度較高,鑄造時精工細做,后期表面處理多工序、出廠包裝較精美”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39:53
其最重要的一點是“精工細做”。而不是“有沒有噴砂”
長沙--黃坤(1255213566) 10:40:09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40:25
噴砂鏡面UC,只是一種造幣工藝而已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40:43
就像局部鍍金、上彩色
江西-羅賢青(370930109) 10:41:04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41:31
如果名義上是精制幣,但制作時工人不盡心,出來的產品照樣不“精細”
長沙--黃坤(1255213566) 10:41:51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42:11
反之,如果名義上是普制幣,但工人精細用心,鑄造出來的幣可能就很“精制”
長沙--黃坤(1255213566) 10:42:30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42:54
批次不同,操作人員不同,用心程度不同,出來的東西精制程度也不同
河南--崔國寶(56692252) 10:43:01

長沙--黃坤(1255213566) 10:43:17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43:18
正所謂,有時硬幣是“精制不精,普制不普”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43:31
硬幣是一種工業產品
北京-崔永(1390080002) 10:43:37
不是工業化生產嗎 人工的?長沙--黃坤(1255213566) 10:44:09

江西-羅賢青(370930109) 10:44:26
紀念幣就有馮兄說的這種情況,雖是普制,但很精美
河南--崔國寶(56692252) 10:44:52
敦煌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45:14
嗯,所以,得看每一枚幣的實際觀感,不能單純看圖錄介紹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45:28
比如:93年紫銅珍稀動物熊貓流通幣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46:17
普制幣中有雙面噴砂鏡面對比明顯的;精制四季卡中的卻往往很普制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47:19
金銀幣里也是如此,普制熊貓銀幣,有很多都是精制工藝度
長沙--黃坤(1255213566) 10:47:55
大濕太過認真了/國情使然
長沙--黃坤(1255213566) 10:48:00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48:55
最根本的,就是分類得看幣章本身,而不能單純看圖錄介紹一刀切
江西-羅賢青(370930109) 10:51:12
最根本的,就是分類得看幣章本身,而不能單純看圖錄介紹一刀切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51:38
“精制”——精心、制造。這么明顯的概念,總是被大多數人曲解成“要有噴砂和鏡面”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51:49

山東-蔡衛東(1178687245) 10:52:30
山東-蔡衛東(1178687245) 10:53:22
人總是愛犯常識性錯誤
廣州-張俊波(1099373590) 10:56:12
190要了.
8用私聊.公聊便可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0:57:07
《金銀紀念幣圖錄》中,1/4盎司金章,記得這樣描述“皆手工精磨,精美包裝,發行2000套”(該品種目錄標示發行量5000、10000枚),可見,“手工精磨”是關鍵,其觀感是鏡面很亮,噴砂鏡面對比強烈。而其他“未精磨”的,觀感也有鏡面噴砂,只不過沒那么亮,壓鑄閃光線相對較多
上海-李皞瑜(50262349) 10:57:3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5e4780100dpas.html 我覺得啥叫精制,啥叫普制有官方的解釋應該很清楚了
上海-李皞瑜(50262349) 10:58:11
我想玩幣的人都很了解的
安徽張耘(1255807215) 11:00:04
造幣廠應該在精制幣上打上 精制2字。不然真不容易看出來。我覺得我8元買的建黨很 精制啊。沒看過精制建黨 
上海-李皞瑜(50262349) 11:00:19
嘿嘿
上海-李皞瑜(50262349) 11:00:25
有些幣邊有J
上海-李皞瑜(50262349) 11:00:26
:)
安徽張耘(1255807215) 11:00:58
是的 幣邊有J
這就很好 
上海-李皞瑜(50262349) 11:02:06
精制和普制在玩幣的里面早有定論和共識。不是啥新鮮的東西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02:19
這篇文章我也看過,比較適用于“流通紀念幣”
上海-李皞瑜(50262349) 11:02:49
如果章需要自己定義何為精制何為普制,那需要琢磨一下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03:01
金銀幣的普制幣精制幣,鋼模鍍鉻,有的是鍍鈦,有的什么都不鍍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03:46
因為流通紀念幣的普制幣,絕大多數品種是單一表面表現:即:浮雕部分基本沒噴砂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04:02
而金銀幣很多普制幣都是有鏡面噴砂對比的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05:03
流通紀念幣的技術概念,完全套到金銀紀念幣上,是有些許出入的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05:28
所以我說:精普之分,在于“人”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05:46
人用心,就精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06:43
包裝的區別,只是一個方面,不完全套用準確。如:93熊貓流通幣的精制卡裝,里面的幣精制嗎?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07:44
人行的文章,往往是科普性的、局部性的。不一定完全是宏觀的技術文章
長沙--黃坤(1255213566) 11:08:17
真相是/當年裝幀時工人搞錯幣了
長沙--黃坤(1255213566) 11:08:21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08:23
有時他們講幣,是指紙幣鈔券;有時他們講的是流通幣、硬幣
長沙--黃坤(1255213566) 11:08:57
領導說/發出去了,不可收回
長沙--黃坤(1255213566) 11:09:01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09:06
按照精制幣的流程做,但工人敷衍了事,做出來的東西不好,也不奇怪啊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09:48
按照普制的流程做,但工人盡心負責,做出來的東西漂亮精細,也不奇怪啊
長沙--黃坤(1255213566) 11:10:09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10:30
所以,不必糾結于概念、圖錄、技術文章。最關鍵的:看幣章本身吧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12:54
工業產品,如零配件、工具,出來的東西,往往精檢驗有:合格品、次品、報廢品、優等品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13:10
硬幣也是工業產品,不足為怪
長沙--黃坤(1255213566) 11:14:01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15:11
老孫的書,精美度分了級,我認為是很正確的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15:40
這就體現了“以幣章本身文本”的理念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15:58
為
廣州-張俊波(1099373590) 11:16:00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gif[/img]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16:28
“看東西,別光看書”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16:34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img]
廣州-張俊波(1099373590) 11:17:02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9.gif[/img]嗯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18:24
再說說噴砂吧,應該是起源于西歐,時間可能能追溯到數百年前甚至上千年。類似“貝類雕刻工藝品形成的霧面凝霜”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18:40
我國也是學習西方的錢幣技術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18:52
但有一個關鍵問題: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19:08
這種方法,其實是很矛盾的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19:49
如果重噴砂,則必將消磨一點點鋼模表面精細花紋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20:23
除非是噴砂制模工人極細心,但這種情況相對較少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20:45
因為費時費力費神
江西-羅賢青(370930109) 11:21:31
研究的真細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gif[/img]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21:38
大家可去看看早期(90年代中期以前)的金銀幣,噴砂的,遠看對比強烈、觀感漂亮,但浮雕細節缺失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22:36
噴砂弱,甚至無的,細節明顯好很多。比如:一公斤生肖大轉盤銀幣的噴砂和不噴砂版的區別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25:08
因為噴砂是用噴槍(噴丸和專用的不同規格的砂礫)對鋼模表面噴蝕,是物理的、是有侵蝕性的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26:48
還是回到老路子:“看人了”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26:58
人細,則幣精
《關于噴砂》
洛杉磯-王承熾<fwang2450@qq.com> 11:37:19
確實是否精制不應光看鏡面底板和浮雕噴砂的對比。那幾枚著名的噴砂銀幣底板也是噴砂的,沒有鏡面,沒有對比,但還是算精制幣。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38:28
全霧面凝霜精制幣章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39:18
女排、兒童年、基金會、英國貓、十周年銀章……
江西-羅賢青(370930109) 11:39:22
全霧面凝霜精制幣章,有圖嗎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39:39
有的,國內稱之為全磨砂
洛杉磯-王承熾<fwang2450@qq.com> 11:39:44
中國皇后號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39:59
百度吧,一大堆
江西-羅賢青(370930109) 11:40:09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0.gif[/img]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40:29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1.jpg[/img]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40:35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2.jpg[/img]
洛杉磯-王承熾<fwang2450@qq.com> 11:41:08
雙人傳球,據說單人帶球也有全噴砂。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41:17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3.jpg[/img]
上海 - 楊松林(84924331) 11:41:18
有的
上海 - 楊松林(84924331) 11:41:22
上次見過圖片
上海 - 楊松林(84924331) 11:41:37
PROOF MATTE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42:46
這類幣有個研究問題,我曾經跟大藏家王正電話中說過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43:00
要看幣的邊齒內槽
洛杉磯-王承熾<fwang2450@qq.com> 11:44:36
直角邊老西藏也應該算精制,不是高精普制。不過把它留在普制里面,就有了3000枚的普制流通幣。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4.gif[/img]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44:58
正背面凝霜噴砂的幣,邊齒內槽應該不是噴砂的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45:35
因為工人一般不會再去吧邊齒模圈內側噴一遍砂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46:13
而后期私人處理,往往會忽略這一點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46:31
這個是鑒定的絕招之一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46:52
因為現在的技術是可以后期做全霧面噴砂的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47:01
我博客里有
洛杉磯-王承熾<fwang2450@qq.com> 11:47:37
如果是化學方法做,做不出原光出來吧?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47:41
能鍍磨砂金,必能鍍磨砂銀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48:08
可以很像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48:37
看邊齒吧,雙面壓鑄跟整體浸泡肯定不一樣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49:11
NGC、PCGS不知注意這個問題沒有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49:29
薄鍍,是可以亂真的洛杉磯-王承熾<fwang2450@qq.com> 11:50:08
圖上看噴砂滑降好像沒有原光,比較暗淡。不知實物如何。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50:27
要實物,要看邊齒
洛杉磯-王承熾<fwang2450@qq.com> 11:51:47
回頭看看我那幾枚噴砂幣的邊齒去。麻煩的是都裝在盒子里。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57:40
最佳的研究基準是:喂熊貓、皇后號、英國熊三枚
河南-馮晶晶(2209925761) 11:58:00
貴的,要去跟便宜的對比
XX Feng 11:51:16
造假者如果知道這個技術關鍵,會先把邊齒蠟封,然后再處理正反面
XX Feng 11:51:35
非??膳?br />XX Feng 11:52:25
貴重噴砂幣,要慎之又慎
Frank 11:52:28
您見過電鍍的嗎?
XX Feng 11:52:39
我博客里有
XX Feng 11:52:59
不是腐蝕的,那個技術太低端了
Frank 11:52:59
我去拜讀一下。
Frank 11:53:31
葛老說腐蝕的噴砂滑降,那個太容易看出來了。
XX Feng 11:54:03
壓的跟腐蝕的肯定不一樣
XX Feng 11:54:17
但鍍的,可以做得很逼真
XX Feng 11:54:33
重量要比原幣重0.幾克
XX Feng 11:54:40
此乃其破綻
Frank 11:55:22
有道理。謝謝指教。
Frank 11:57:44
您博客里那枚鍍金熊貓也見不到原光。
XX Feng 11:58:15
那是后鍍
Frank 11:58:18
典型的噴砂幣原光可以合成一個環的。
XX Feng 11:58:44
那是壓鑄表面不平造成的炫光
XX Feng 11:59:15
鑒真銅章就有
XX Feng 11:59:24
邊緣是光滑的
XX Feng 12:00:20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5.jpg[/img]
2013-12-06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7.gif[/img]
Frank 12:00:23
照我想像,如果不是鏡面,壓出來的幣都有原光的。
XX Feng 12:00:39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8.jpg[/img]
Frank 12:01:10
是這效果?;屎筇栠€要亮一些。
《關于閃光線》
XX Feng 12:01:28
在過去,上幣資料中提到了模具的平整度和閃光線的減少
XX Feng 12:01:42
越平,炫光越弱
XX Feng 12:02:03
早期工藝沒達到,這反倒是收藏樂趣、鑒定要素
XX Feng 12:02:35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9.jpg[/img]閃光線
XX Feng 12:03:03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0.jpg[/img]全砂炫光,幣章表面不平造成的光反射,不少銀幣所謂的“車輪光”,其實也基本是這么個道理:表面起伏不平、表面光亮度不一
Frank 12:03:27
所謂閃光線應該是鑄紋吧
Frank 12:03:57
是模具磨損的結果。badon就是靠這個判斷模具的狀態。
Frank 12:04:17
以及實鑄量。
XX Feng 12:04:19
是金屬遭遇瞬間高壓產生的流動紋,不是模具鑄紋
XX Feng 12:04:53
靠這個怎么判斷模具呢?毫無關聯的
Frank 12:05:35
美國人的理論,是鑄紋由磨損的模具造成。
Frank 12:05:58
初打的幣上不會有鑄紋。
XX Feng 12:06:20
這是放射形閃光線,是金屬本身遭擠壓產生的,跟模具磨損幾乎無關系
Frank 12:06:33
模具磨損越多,鑄紋越明顯,越多。
XX Feng 12:06:50
no、no、no
Frank 12:07:07
金屬遭擠壓,向四周擴展,在模具上留下鑄紋。
XX Feng 12:07:14
第一枚壓鑄的幣,也會閃光線明顯
XX Feng 12:07:42
根本無法以此判斷先后
Frank 12:08:04
您如果能找出初打幣也有閃光線,那就有說服力。
XX Feng 12:08:29
關鍵是您如何確認它是一枚初打幣?!
XX Feng 12:08:41
初打幣的概念,十分不科學
Frank 12:08:52
新模具上沒有磨損,不會有閃光線。
XX Feng 12:09:20
這種認為我認為是錯誤的
Frank 12:09:32
有些摩根銀幣有鏡面效果,那上面沒有閃光線。
Frank 12:09:44
這些可以判斷是初打的。
XX Feng 12:10:16
NO,我認為這個方法從本質上就是錯的
Frank 12:10:26
所謂mirror like是也。
Frank 12:11:12
錯了proof like
《關于初打》
XX Feng 12:11:22
在我的博客里有專門論述初打概念的一段文字
XX Feng 12:11:44
NGC評級初打幣,基本是個笑話
Frank 12:11:44
DMPL
Frank 12:12:12
為什么?
XX Feng 12:12:58
給您舉個例子,造幣廠鑄造一種銀幣,3月份-8月份,鑄造了幾十批,都統一放在倉庫,到了9月1日正式發行,放出廠
XX Feng 12:13:21
NGC在9月5日收到送評,并評為“初打”
XX Feng 12:13:30
您想想,這個有意義嗎?!
Frank 12:13:36
那是根據時間算的。
Frank 12:14:08
可能美國這邊是打了就放。
XX Feng 12:14:38
哦,那這個不適用于中國
XX Feng 12:15:05
初打,準確的說應該叫:“一個工作鋼模剛剛開始壓印”的少數一定數量的幣
Frank 12:15:41
美國人對原光的看法我在讀書札記提到:http://bbs.jibi.net/dispbbs.asp?boardid=70&id=246395&page=2&star=12
XX Feng 12:16:10
工作鋼模在一定壓印量后,要修整、手工雕刻紋路,繼續壓印,壓印出的幣甚至比新模時還要清晰
XX Feng 12:16:49
而且,即使是新模,因為原始翻制問題和工人對其表面處理的優劣,本身也有差異
XX Feng 12:17:36
我的個人觀點是:浮雕深、細節紋路清晰優秀者,為:“優打幣”
XX Feng 12:17:51
在我的字典里,“初打幣”意義不大
Frank 12:18:13
所以如果沒有閃光線,那一定是新?;蛐滦薜哪?。
XX Feng 12:18:20
“初”,即時間,無法判定時間,就無法談“初”
XX Feng 12:18:45
錯誤的。新模壓,照樣有閃光線
XX Feng 12:18:53
別偏信老外
Frank 12:19:14
那是壓力十分不足。
XX Feng 12:19:16
找一個銀坯,拿新錘子用力砸一下看看結果
Frank 12:19:48
工人調機失誤?
XX Feng 12:19:56
不是不足,是很快、很足,銀坯溫度低
XX Feng 12:20:35
收藏圈這個“初打幣”的理論,我覺得缺陷很大。
Frank 12:20:37
那如何解釋同一類幣,有些有閃光線,有些沒有?
Frank 12:21:04
模具磨損理論可以解釋。
XX Feng 12:21:41
不明白不能亂牽扯
XX Feng 12:21:50
閃光線是多因素結果 2013-12-06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7.gif[/img]
XX Feng 12:21:50
閃光線是多因素結果
XX Feng 12:21:55
不是單一因素
Frank 12:21:55
初打也是個賣點而已。
Frank 12:22:21
坯餅平整度不同?壓力不同?
XX Feng 12:22:25
您可以看看手里的鑒真
XX Feng 12:22:45
有閃光線
Frank 12:23:15
這我倒沒有注意。
XX Feng 12:23:24
以我的造幣內部資料來推斷
Frank 12:23:26
一般鏡面上比較明顯。
Frank 12:24:42
您如果提出具體原因,我可以和badon討論。他就是據此判斷金魚和古塔的實鑄量的。
XX Feng 12:24:54
閃光線跟模具磨損無關
Frank 12:25:36
據說精制老西藏上面的閃光點也很多。我還沒有見到過。
XX Feng 12:25:48
我相信,如果他了解我是如此認為的,他可能會重新思考
Frank 12:25:50
鎳幣
Frank 12:26:06
這要顛覆老美的整個理論體系了。
XX Feng 12:26:19
是的,應該的
XX Feng 12:26:31
因為它不是模具磨損
Frank 12:27:19
這不是他發明的。所有美國錢幣書上提到閃光線(flow line)都是這樣說。除非閃光線和flow line不是一回事。
XX Feng 12:27:49
金屬物受瞬間局部重壓,很容易產生放射線
Frank 12:28:06
那就是flow line。
Frank 12:28:49
從中心向四周的放射線
XX Feng 12:29:06
造幣廠的解決之道我推測可能是:提高模具表面平整度和提高模具頭的安裝精度、減慢沖壓速度,增加壓力噸位
XX Feng 12:29:14
跟模具磨損無關
Frank 12:29:53
因為金屬移動,在模具上留下痕跡,用這樣的模具壓制,就會把鑄紋壓印到幣上。
Frank 12:31:18
這個是無法解決的。金屬必須向四周流動。要不然就無法做成邊齒了。
Frank 12:32:25
這是標準的美國教科書式說法。
XX Feng 12:34:15
近年來的大規格金銀幣,閃光線少得多,非常平整
XX Feng 12:34:32
近年來的大規格銀幣,發行量大于早期的
XX Feng 12:34:53
為啥早期的磨損那么明顯?近年來的不磨損?
Frank 12:35:45
大規模金銀幣壓印量少,模具損耗少,或者修模頻繁。
Frank 12:36:18
或者模具的鋼更加耐磨
Frank 12:36:34
或者鍍層更加堅硬
Frank 12:37:01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7.gif[/img]
XX Feng 12:37:33
我剛才說了,閃光線、鑄紋是多因素結果,而不是簡簡單單的磨損?。ㄓ屯潦喹h節的不光滑、翻模時的偏差、金銀坯帶的表面質量、坯帶用不同的刷子處理結果、酸液的侵蝕、金屬溫度、金銀和鋼模的受壓形變、模具表面的是否鍍層和鍍層種類、模具頭沖壓是否絕對平衡、模具凹圖的分布情況和深度、坯餅受壓凸凹圖的物理分布、壓印次數、壓印時錯位晃動、模具表面沾污垃圾和灰塵油料的影響、工人對坯餅和模具的清潔和多次拋光、原本即人為做出的單斜向密布細紋效果……很多因素)
Frank 12:38:38
按照美國人的說法,有DMPL效果的幣不會有flow line。如果您能找出反例,那您就成了。當然這是指普制幣。
Frank 12:39:56
就精制幣來說,如果有閃光線的幣鏡面效果不差于沒有閃光線的幣,那您的說法也能夠成立,但是不那么strong.
XX Feng 12:42:22
看來您還沒有完全讀懂我的理論
XX Feng 12:42:38
閃光線不是先后概念
XX Feng 12:42:45
而是工藝方法
Frank 12:43:14
您的理論中因素比較多,不像老美那樣簡單,而且容易證偽。
XX Feng 12:43:29
有閃光線的大銀幣章,鏡面漂亮的比比皆是
XX Feng 12:44:02
老外的這種理論,也許適合他們國家的幣和發行方法
Frank 12:44:25
其實找一些普制流通幣看看,比較說明問題。
Frank 12:44:49
看看DMPL的普制流通幣上有沒有鑄紋。
Frank 12:46:14
在美國摩根銀幣上,還沒有見到過DMPL效果的幣上有鑄紋。
Frank 12:46:30
或車輪光。
XX Feng 12:47:55
如果您看過上幣的內部資料,您也許會有新的認識
XX Feng 12:48:27
美國的大規格幣,表面浮雕通常較平,浮雕圖案分布較平局
XX Feng 12:49:22
上幣的內部資料中,提到了近幾年在設計幣章時,模具凹雕的分布和深度問題,牽扯到了力學和材料物理
XX Feng 12:49:47
以減少鏡面暈光和閃光線
XX Feng 12:50:28
還是那句話:閃光線是個多因素結果,不是簡單的一個“磨損”能解決的。有些痕跡,是模具未上機壓印前就帶的,如:九十年代初期一些大規格熊貓銀幣,細看額頭,不是光滑的;還有91年熊貓十周年銀章、93年上幣做的幾種100克大銀章表面,均有一些細微的不同向短紋(多為凸紋),猜可能是制模時工人摩擦拋光環節所致,而不是“壓印后才有、越壓越有”。
Frank 12:50:38
浮雕部份怎么會影響到鏡面?
XX Feng 12:50:54
會的
Frank 12:51:02
牽涉到壓力?
XX Feng 12:51:20
越高的浮雕,附近的畸變越容易
XX Feng 12:51:43
中心壓力越大,幣章邊緣越容易“翹邊”
XX Feng 12:52:01
您看看手里的鑒真
XX Feng 12:52:13
頭像那枚,背面凹的
Frank 12:52:35
是的。我注意到了。
XX Feng 12:52:39
再看看一些早期大規格銀幣,靠邊緣的文字圖案是削弱的
XX Feng 12:53:10
這些物理問題,是近些年上幣才著重研究解決的
XX Feng 12:53:23
首先是從設計圖稿開始的
XX Feng 12:53:35
然后是模具浮雕的壓力分布
Frank 12:53:51
確實美國沒有大尺寸的幣,理論也都根據crown幣作出。
XX Feng 12:54:18
嗯,我是根據中國大小規格幣章來研究的
Frank 12:54:48
但是金魚和古塔這些都是小尺寸的幣。浮雕當然比一般的幣章要高。
Frank 12:55:07
小尺寸的章
Frank 12:56:06
最關鍵的是有些有,有些沒有。這從磨損可以說得通,用您的理論比較難以解釋。
Frank 12:57:02
而且DMPL和鑄紋是互斥的。這用老美的理論可以解釋。
XX Feng 12:57:28
看似很合理的,也許是不合理的;看似暫時無法完全解釋合理的,也許就是真實事實的
XX Feng 12:58:18
一個工匠做一百個瓷碗,也不是完全一模一樣的
XX Feng 12:58:47
雖然它們出自同一雙手
Frank 12:58:56
老美比較認死理。您是知道的。
XX Feng 13:03:05
我假想:一個鏡面0.5cm厚度,直徑70mm圓形銀坯,用一個截面直徑35mm的新鐵錘用力猛砸,閃光線外緣直徑很可能是38mm
XX Feng 13:03:27
而且,它只砸了一下
XX Feng 13:04:05
外緣的3mm閃光線,跟錘子頭的磨損無關吧?
Frank 13:05:20
35mm以外有閃光線嗎?
XX Feng 13:05:37
微觀的,被砸面的坑邊緣應該是個微弧形的,而不是純直角的
XX Feng 13:05:49
因為金屬的流動牽連
XX Feng 13:06:25
我猜測35mm以外也可能產生閃光線
XX Feng 13:07:06
一塊橡皮泥,用指頭壓一下,指頭痕周邊的橡皮泥也會有畸變
XX Feng 13:07:28
只是金屬較硬,肉眼看不明顯罷了
Frank 13:07:49
您還沒有完全清楚老美的說法。您認為閃光線本身是本次壓力的結果。老美認為閃光線是以前壓印時金屬流動在模具上留下的痕跡,然后現在壓到坯餅上。
XX Feng 13:08:26
我知道老美的看法
XX Feng 13:08:48
我的意思是閃光線主要源于幣坯,模具也是金屬,硬度大于幣坯,表面也會有閃光線,二者的閃光線,會逐漸趨于明顯,因為多次壓印會帶來相互印記和重復疊印,金屬流動帶來的摩擦力,可能也會“劃傷”表面。成因分清先后,不然,閃光線的“放射形”而不是其它雜亂形即無法解釋。
XX Feng 13:09:00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1.jpg[/img]
Frank 13:09:36
在如此之大的壓力下,坯餅的表面完全和模具表面吻合。除非模具上有磨損,否則不會有流動的金屬紋。
XX Feng 13:10:18
您見過翹邊的幣嗎?
XX Feng 13:10:24
怎么會不流動
Frank 13:10:46
會流動
XX Feng 13:10:50
模具是無法完全禁錮金屬幣坯的
Frank 13:11:00
但不會獨立形成紋路。
Frank 13:11:56
紋路是模具造成的。
XX Feng 13:12:21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2.jpg[/img]邊緣“毛刺翹邊”,金屬流動的結果
XX Feng 13:14:14
閃光線能判定壓鑄的先后和鑄量?------我覺得極不可靠
XX Feng 13:15:29
新的理論看著也許不那么舒服,也許在若干年后,會見分曉
Frank 13:15:34
您不妨按照這個老美的思路觀察一下,能夠證偽最好。
XX Feng 13:16:03
美國人也許講究反面例證
XX Feng 13:16:23
但有些東西是不需要那么去做的
XX Feng 13:16:41
為什么猜來猜去,而不去親自做實驗呢
XX Feng 13:17:57
我個人是不信“閃光線是模具嚴重磨損的產物、閃光線明顯,說明壓鑄的順序靠后,鑄量多”的理論的
XX Feng 13:18:45
我更傾向上幣內部資料中“關于閃光線、毛邊、模具浮雕設計調整”的說法。另外,沈幣八十年代某些幣章如:滑降銀幣、沈幣40周年銅章等等表面的同向斜向細紋,暫成為“掃痕”,具體成因還不大明晰,坯餅處理環節的摩擦?模具頭表面處理時的磨痕?----不詳,這種情況,我個人發現沈幣出的多些,由此,兩個造幣廠的生產過程肯定有差異。
Frank 13:19:13
美國這邊現在沒有找到反例,所以大家都認為是這個道理。
Frank 13:19:50
也許上幣所講的閃光線不是flow line。
Frank 13:20:09
也許上幣不了解國外的研究成果。
XX Feng 13:20:17
道理,問造幣廠,親眼看壓鑄的過程和時間,不就一目了然
XX Feng 13:21:36
假如一個新模具,表面平整無磨損,在壓印第一枚幣后,幣面就有閃光線,是不是可以證明一下我的“坯餅流動”理論?!呵呵
Frank 13:22:04
對的。
Frank 13:22:21
這就是反例。
XX Feng 13:22:23
看似很簡單的做法,但我們普通人無法進到造幣廠去親眼看
XX Feng 13:22:50
我們可以去民間廠家,看看他們做第一枚紀念章
XX Feng 13:23:12
道理一樣的
Frank 13:24:03
是的。如果前幾枚章上就有閃光線,那老美的理論是錯的。
Frank 13:24:19
除非模具材料太爛。
XX Feng 13:24:39
也許在未來某一天,我們能夠有所證實
XX Feng 13:26:34
首飾作坊也能作為實驗參照
XX Feng 13:26:42
他們經常敲打金銀
XX Feng 13:26:48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3.gif[/img]很高興跟您探討,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