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一年多前發在集幣在線上,后登在“錢幣報”上。本網有些幣友似乎尚未見過,現重新登出,供幣友參考。)
魏瑪?懷特是一位美國化學家兼錢幣收藏家。他專精于美國卡森市造幣廠出產的各類銀幣,因此對銀幣的化學包漿有著深入的研究。懷特出版了一本名為“Coin Chemistry”(錢幣化學)的書,其中收集了他在過去在各種錢幣雜志上發表的文章?,F將他的一些研究成果與泉友分享。
包漿(即銀幣變色,英文為 toning 或 tarnish)是銀幣表面的硫化腐蝕過程。包漿的化學成分是硫化銀。包漿的顏色取決于硫化銀的厚度,50 毫微米厚的硫化銀呈黃色,110 毫微米厚的硫化銀呈藍色,再厚便呈黑色。而金色、紅色和紫色包漿的硫化銀厚度介乎于黃色和藍色之間。各種顏色的不同混合可能產生其它顏色,如黃色和藍色混合會產生綠色。黑色是硫化的“終極顏色”。
包漿的彩色源于“薄膜干擾效應”,即光線在穿過薄膜時發生折射,因而使不同厚度的薄膜呈現各種顏色。薄膜干擾效應可見于水面上的油膜和浴缸里的肥皂泡。五彩包漿中的硫化銀層非常薄,其折射光線的原理和油膜及肥皂泡相同。
包漿是一個演進的過程,顏色會隨著硫化銀厚度的增加從黃到黑逐步變化。這就意味著要保持五彩包漿必須停止進一步硫化的過程。否則五彩包漿會逐步變成黑色。
硫化銀包漿是對銀幣的表面的腐蝕,其性質和鐵表面的鐵銹相似。如果用洗銀水洗去包漿,銀幣便會略輕一些。在一枚卡森市造幣廠鑄造的 25 美分銀幣上,黃色包漿的重量為 260 微克,紅色包漿的重量為 440 微克,藍色包漿的重量為 700 微克。
洗幣是否會去除原光與包漿的厚度有關系。黃色包漿洗去以后不至影響幣的原光,紫色、藍色包漿洗去后可能會影響原光,而黑色包漿洗去以后銀幣肯定不再有原光。無論包漿厚薄如何,銀幣反復包漿并反復清洗后都會影響幣的原光。
空氣中的硫化氫是產生硫化銀的元兇??諝庵惺畠|分之一單位的硫化氫在一年中會在銀幣上造成 50 毫微米厚的黃色硫化銀。在美國居民區的空氣中,硫化氫含量在十億分之一到十億分之十不等,但工業區、陰井蓋附近的硫化氫濃度會高出幾十倍。日常生活中硫化氫的主要來源包括燃料廢氣、蛋黃、洋蔥、天然橡膠、某些油漆、羊毛或毛氈織物和香煙。值得注意的是錢幣的木質包裝盒、展示盒中的木頭、漆、毛氈、膠水中可含有硫化氫而造成銀幣變色,因為這些材料在制作、處理過程中可能使用過硫化物。一些紙產品中也含有硫化氫,因此用紙盒儲存銀幣或者將銀幣置于紙產品附近可能造成硫化。高濕度和氧化劑(氧和氯)會加速包漿過程。
評級盒不能完全阻止硫化氫進入盒內。懷特做了兩個實驗。第一個是將分別來自 NGC、PCGS 和 ANACS 的三個評級幣盒置入含有高濃度硫化氫的密封塑料袋中。結果其中一枚銀幣在兩小時內出現藍色包漿,其間還夾雜著紅色和金色包漿。另外兩個盒子里的銀幣在 48 小時內出現金色或黃色包漿。NGC 和 PCGS 又讓懷特用其新式評級盒做了實驗。在同樣條件下,新式評級盒中的銀幣在 250 小時后出現包漿的跡象。但是和裝在塑料幣盒中的銀幣和放在木質包裝盒中的銀幣相比,評級盒還是有相當的保護作用。
懷特建議用可防護硫化氫的儲存袋保存銀幣。二十多年前,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了含銅的防護材料,用于航天、電子設備制造等領域。這些材料中的銅元素可以攔截(中和)空氣中的硫化氫,以防止精密電路上的銅和銀在儲存過程中受到硫化氫的侵蝕。使用該材料制作的錢幣儲存產品已有兩代。第一代稱為“腐蝕拒止”(Corrosion Intercept),是用含銅防護材料做成的可封口塑料袋,其防護期在 5 年左右。懷特用裸幣、放在塑料幣盒中的銀幣、放在“腐蝕拒止”袋中的銀幣以及放入塑料幣盒中再放入“腐蝕拒止”袋的銀幣做了實驗。結果是塑料幣盒加“腐蝕拒止”袋的保護效果最好,在濃硫化氫的實驗條件下沒有任何變色。第二代產品稱為攔截護盾 (Intercept Shield),用含銅材料做成幣盒和塑料盒的襯里,保護期為 10 年左右。如果無法獲得這些防護產品,也可將銀幣保存在厚的密封塑料袋中,再向袋中加放幾個紫銅片,以中和滲漏到袋中的硫化氫,從而起到保護作用。
[ 此帖被fwang2450在2014-05-16 09:29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