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近期套裝評估提出的一些疑問進行統一的回復和解答
問題1
有上海唐姓藏友提出慎重把PVC物質和硬幣一起封入Intercept的塑封帶,觀點認為PVC物質所釋放氯離子無法從Intercept的塑封帶中散逸會加速對于硬幣的腐蝕。
對于上海唐姓藏友提出的問題我持有不同的意見,首先PVC為無定形的白色粉末,對于光和熱的穩定性較差,在100攝氏度以上和長時間的陽光暴曬,就會分解產生氯化氫,會引起材料變色。氯化氫是純凈物,是共價化合物因此不可能存在氯離子,因此塑料材料釋放氯離子無法從Intercept的塑封帶中散逸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另外沒有Intercept公司的稱呼,這個是AT&T/朗訊實驗室的一種技術的名稱,當時AT&T貝爾實驗室研發的這項技術只是應用在其自己的各種防銹蝕項目上。隨后貝爾實驗室以“朗訊科技”之名為該技術申請了全球專利(現在使用的名稱為AlcateLucent)?,F在,Intercept攔截式防腐蝕技術已被應用于范圍廣泛的各種抗腐蝕防護,有效地為多種產品在貯存和運輸過程中提供了防銹蝕和抗靜電保護。 InterceptTechnology是把銅離子和聚合物的分子鏈永久的構成一體,中和化掉腐蝕性氣體。這專利技術的原理是,經過特別處理后的銅離子面積比處理前要多出256倍。接著和聚合物的分子鏈永久構成一體,再也不能復回原態,就像一面大羅網,可以把透過薄膜的所有外來的腐蝕氣體全部中和化掉),這個技術本身主要是防止硫化的,和氯化沒有任何的關系。(留意相關的文章
http://www.79996a.com/read.php?tid=48142)
這里我們需要說明的是PVC污染主要是在高溫的情況下與潮濕的空氣混合產生氯化氫,PVC污染的錢幣通常錢幣的表面會產生綠斑。防止PVC污染的關鍵不是隔離氯化氫,而是防止氯化氫的產生,我多層封裝就可以解決潮濕的空氣進入到套裝內部,也大大降低了PVC污染的概率和更好的解決了硫化物質對于錢幣的損傷,如果是套裝存放了很長時間幣面沒有任何的綠斑,密封后套裝的狀態將得以長期的保持。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環境溫度,建議在常溫下(20攝氏度左右)保存和觀賞錢幣,極端惡劣的環境下(高溫環境下和長時間的陽光暴曬)錢幣的保存將收到嚴重影響。
備:如果在評估套裝時發現套裝存在PVC污染,我建議可以拆解包裝進行錢幣的養護盡早去除PVC污染對于錢幣的損傷,對于沒有收到PVC污染的套裝盡早安排可靠的封裝工作
問題2
有藏友提出套裝評估后無法拿出欣賞的問題。
密封的順序請留意下面的鏈接:
http://www.79996a.com/read.php?tid=115536目前套裝的評估分為3道封裝,第三道封裝是可以打開的也沒有設置防偽標識,第一和第二道封裝進行了防偽的標識,如果您打開第一和第二道封裝,原有的防偽標識將收到損傷,對于購買評估套裝買家來說封裝的知情權也同樣非常重要,同時也是保證套裝密封可靠性的必要措施。
對于1979-1981年普制套裝在設計封裝時,首先考慮過打開套裝的方式進行封裝,但是我發現如果打開套裝會對套裝產生損傷,這顯然違背了保護套裝的初衷,因此我放棄了這個方案,雖然略有遺憾,但是我認為我的決定是正確的。目前套裝在打開第一道封裝后僅能看到套裝的正面,如果要看到里面錢幣的狀態可以參考我的評估報告。
對于買賣來說,我認為賣家可以不用打開套裝的第一和第二道封裝,因為他們在送評前對于自己的錢幣有充分的了解,對于買家來說我個人覺得有必要打開第一和第二道封裝來核實里面的錢幣狀態,并通過評估報告進行對比(每枚硬幣都有獨特的特征,高清圖片的對比應該難度不大)
對于打開的封裝有2種選擇,一個就是馬上將第二和第三道封裝封閉(注意第一道封裝破壞后無法恢復),盡量保證套裝錢幣不要收到外部的污染(不建議用手直接觸摸套裝可以帶全面的手套和放在柔軟的墊子上觀察錢幣),如果需要再次出售,建議送到我這里評估后由我再次評估后進行封裝(如果套裝狀態沒有變化只收取封裝費用70元)
對于1981-1986年精制套裝(1983精致套裝除外)采用`了開放性的包裝,打開第三道封裝就可以看到包裝和幣的正面,打開第二道包裝就可以看到包裝和幣的正反面,因此無需打開第一道封裝
1981套裝的封裝樣品圖片(實際的封裝與樣品會有一些細微的變化)
鄭重說明:今后對于藏友提出的正確建議我將仔細的考慮并忠誠的感謝,對于缺乏事實根據的文章將不予回復和予以存檔。同時感謝各位藏友給予我的支持和信任!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