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引用第36樓奉天收藏于2013-03-28 19:02發表的 :
中蘇關系破裂后,蘇聯撤走在東北的印鈔廠,私自帶走二版蘇三枚之原印版,后來搞破壞,在新疆投放一批大黑十,雖說是原印版印刷,但未經人行委托和授權,而且此時中央以下令收回和廢止蘇三枚(正因為私自帶走原印版),所以說,定為假幣無疑,而且這些假幣也有其破綻。因為本人研究二版較少,過手大黑十更少,鑒定大黑十真假實在無能為力,但可以把一些國內玩兒二版的頂級高手的經驗給大家分享,具體可以在學術委員會會議探討。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關于蘇聯是否曾經“加印”大黑十,這一點目前沒有任何檔案資料佐證,純粹是揣測。我國從蘇聯訂購大黑十,最末一批到貨的是在1962年6月30日。我國回收則是在1964年4月15日。這段時間內,中蘇雙方固然關系破裂,但遠沒有后來1969年珍寶島和鐵列克提兵戎相見的程度,所以在經濟上不會有太過激烈的敵對舉措。況且人民幣又不是國際通兌貨幣,就算蘇聯真的“加印”,也只能少量夾帶一點現金偷偷投到中國而已,不能通過境外銀行倒匯,對我國經濟不會有太大的殺傷力。蘇聯政府會冒著損傷自身信譽的風險,去破壞一個并未與之開戰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經濟?難道赫魯曉夫腦子燒包了嗎?
總結:
第一,當時確實有中國訂貨量之外的少量大黑十,從新疆和香港流入境內。
第二,這些只是莫斯科印鈔廠在中國訂貨時多印了的一點副產品,不是專門為了搞破壞而生產的。
第三,這些大黑十都是真貨,頂多是發行計劃之外的產品,并不是假貨。
第四,從目前的大黑十存世實物來看,有以下冠字:
123、132、213、231、312、321、
234、243、324、342、423、432、
345、354、435、453、534、543、
135、153、315、351、513、531、
025、052、205、250、
012、210、
125
134
304
其中,最末尾的134、304,只有極個別藏家聲稱存在,市場上基本見不到。并且這兩個冠字從冠字方陣規律來看,也完全不合邏輯,與前面那些冠字相去甚遠。如果真有蘇聯私自投放的計劃外生產的大黑十,那么這兩個冠字有高度嫌疑。其它冠字不必太過慮。
如果實在不放心,要追求最高保險系數,那么就購買123、234、345這幾個冠組的大黑十,這幾個組是第一批發行的,毫無爭議。其它的冠字避開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