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說呢?在遠山沒出現前,我對于早期紀念幣制作的過程真是不感興趣,或是說認為紀念幣制造就是那樣,是由鋼模壓印出來,根本沒個概念。
到遠山的出現,我才有了好奇之心,也就是一個大概的概念。而這個概念就是藏友的發現,因為遠山發現了各種不一的字體,圖案遠于邊框,所為遠山,這也是遠山最開始的發現。而對于遠山的先來后到,一直說不清楚一二,那時真是人者蕓蕓,沒個具體的概念。
后我對于遠山的鑄造痕的發現,才大概解釋了遠山所屬的類型。其實到這里我也只是了解了一二而已,因為對于圖案上的鑄造痕只是有一個可能而模糊的概念,而這個概念就是遠山的先來后到之說。帶有鑄造痕的遠山,肯定先于沒有鑄造痕的遠山,當時的理解是,既然遠山能直接制作出沒有鑄造痕的遠山,那就沒有必要多此一舉的制作有鑄造痕的遠山呢?并且字體各有不同,所以最終歸類為先有鑄造痕的早于無鑄造痕的。這只是當時認為的,并沒有在深究。
而這次又要說點新鮮的,新鮮的點來源于一個開口建筑的內蒙,這內蒙就先不說了,只說新的發現,而這個發現當然是因內蒙的引。
其實紀念幣制作的過程最開始是從設計稿開始,然后在制作胚餅,退火而方便最初的雕刻。這里說的胚餅到退火就是我的一個自認為的發現。早期的紀念幣胚餅經過退火后開始雕刻,而對于開始的胚餅,并不完美,最有可能的就是鑄造痕是沒在雕刻時產生的,經過退火拋光等操作開始雕刻?所以凡是帶有鑄造痕的紀念幣,起碼是屬于早期的試鑄幣。這這帶有試鑄痕(或者可以說是胚餅痕的),有一個特點,不可以看,看不出有鑄造痕,并且很光滑,到如測光就會看出,但這并非人為,最大可能出于胚餅。而這個特點是不會出現在定型后的紀念幣中,就算有類似,也可以看出一二,胚餅痕平于幣面,可以看作原有的圖案,而人為的或后期機器形成的,必然凹凸會有不同。說到此,紀念幣制作也就說了我所了解的一二,只是個人這樣看的。
下來說下遠山的另一個發現,就目前所知,遠山的幾種不一,那為什么會出現帶有多數量的鑄造痕的遠山?人工刻模能忙的過來嗎?當然忙不過來,所以我認為遠山有9種字體,就有9種原始胚模,并且后來的都是經過機器而來的。而這些帶有胚餅痕的遠山,起碼我認為是屬于第一批的胚餅經過機器壓印而來,本著不浪費或看看效果把所剩之的利用上。而沒有胚餅痕的,屬于定型后的遠山,而機器定型后的遠山我可以肯定是一種圖案一種字體,雖然我沒怎么研究,但基本沒差別。就如普制一樣,只會出現機器的偏差,不會出現外于機器的情況。
說到這里,起碼基本了解了我的一個疑惑,幾百枚遠山不可能全是人工而來,那又帶有胚餅痕的從何而來的問題,當然這也是我自己這樣認為的。
而對于最初胚餅數量的多少,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一點,就算后來者拿著原始的胚餅制作,只能作出沒有胚餅痕的遠山。因為我看到貼種有人說發現成圈的遠山,這很夸張的……
下來說點什么呢?
紀念幣收藏的價值或是意義,在這里我講下我認為的紀念幣珍貴次序。
首先可以明確的說,雕母為先(當然我認為我手里的是,不多解釋)
其次為試鑄幣未發行系列,井岡山,豐收,偉人等沒發行的,不盡數量少,更重要的是歷史意義句大。
在下來發行的,未批準流通于市面的。如精致建國,所屬于試鑄范圍,不屬于雕母,因統一圖案一樣,只是些許圖案錯誤,導致未正式流通。
屬于試鑄范圍的遠山(帶胚痕的),數量少,有著歷史研究價值。下來還是屬于遠山,當然是沒胚痕的,也屬于試鑄范圍,但圖案的單一,只能排后。其實說到這了,我認為遠山統計應分開統計為帶有胚痕的和不帶有胚痕的。
下來就是樣,畢竟數量少,不屬于大量機器生產的范圍。
下來細分
精致和普制
精致少于普制,反數量少于2000的精致,越珍貴,當然藏友都知道。
關于品相和分
品相以高分彩為王,分當然是冠軍分數量越少越珍貴,畢竟目前是看分和品相的年代。
在說下我的發現,人工刻模的幣制作過程,刻圖時起碼和描紅一樣,刻個大概的輪廓,然后在一一對著放大鏡刻畫,有時刻畫的字或圖案偏離就或深或淺的在一邊進行修補,當然會留痕跡,如山的輪廓,還有字體的習慣,當然還有看起來不完美的圖案或些許不一,當然是放大后所看的到的,其實很好玩,研究價值巨大,或許是第一次手刻,多少不那么完美。所以我從中發現,凡是屬于人工刻模的幣,絕對會和設計稿的圖案有所偏差,很有意思的發現。
行了,就到此,還是那句話,以上觀點只代表個人觀點。